>
>
艺术博览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学府街华宇百花谷D座906室

电话: ‭186-3437-0215‬

电话: ‭185-3683-0215‬

E-mail: 3362757492@qq.com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艺术】黄河书画名人堂
【黄河艺术】黄河书画名人堂
发布时间:
2021-05-12 12:09






 

聂红涛,1978年生于北京,籍贯山西省临汾市,现任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室主任、教授,首都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山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山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刘进安现代水墨工作室高研班专职画家。其作品先后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类型的大展并获奖。

 




 





 





 





 





 





 





 





 






 

梅是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它象征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不趋荣利、自强不息的精神。当今,梅花更是被人们赋予了更高的精神寓意与文化寓意。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同时,梅花又被命名为“五福花”,代表着“福、禄、寿、禧、财”,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因此,有很多人在家里挂一幅梅花图细细观赏和把玩,不仅是对梅花本身的喜爱,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聂红涛出生于北京一个书画名家,自幼受其父影响,非常热爱书画艺术。从小多受当代名家刘洪彪、聂成文、陈玉铭、张荣庆、陈大章、黄均、蔡云、杨志谦等亲自指点,受益匪浅,绘艺大进。聂红涛的国画创作取材广泛,手法多样,擅长花鸟,尤精梅花。画梅者众,但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梅花艺术之路,值得探索和深思。正如聂红涛的梅花般,简单的画面,坚贞的形象,那不屈的忍劲,不得不令人钦佩。人如其画,做人如是,像梅树一样,铁骨铮铮,精神常在,活就活出个样子来。聂红涛画梅花,构图巧妙,敷色典雅,繁而不乱,别出新意,清新秀丽,雅俗共赏,显示出了梅开时枝干劲俊、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别有一番诗情画意,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令观者流连忘返。

艺术的感觉是个人的,只有悟性高的人,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的很远。在创作中,聂红涛努力体现中国画艺术的文化兼容性和博大艺术张力,全面展现画家主体的新观念、新思维和新探索。观者能体会到画面传达出的深刻内涵,引发共鸣,惹人深思,催人奋进。

 

黄河区域文化艺术研究院高园园推送

 



 


【黄河艺术】黄河书画名人堂
【黄河艺术】黄河书画名人堂
发布时间:
2021-05-08 15:46






 

郭捷,山西运城人,毕业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山水画研修院,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赵卫工作室,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赵卫工作室画家,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宋士操山水画工作室执行导师,中国山水画研修院特聘画师,中国水墨研究院院士,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中国学会理事 ,运城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先后师从裴树生、王中年、赵卫。

 




 





 





 





 





 





 





 






 

郭捷青年才俊,素描、水粉、国画皆学,可谓出类拔萃。他系统地学习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论知识,接受了科班专业严谨的造型训练,创作了大量山水画,扎实的训练提高了造型结构能力和笔墨技法,为他日后在山水画上风声水起夯实了基础。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华夏文明,也哺育着黄河两岸的人民。太行山东西横谷,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生于斯长于斯的郭捷,从懵懂少年到成人,出走四方再回归故乡,身心饱受黄河和太行精神的洗礼,自然沾上了黄土画派艺术创作的灵气。黄河和太行山屡屡给了郭捷蓬勃的激情和创作灵感,他用手中的画笔倾诉乡愁,抒发自己对故土灵魂深处的由衷礼赞。郭捷沿古创新,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避开惯用的笔墨图式,吸众所长,用丰富的元素,纵横交织的构图,凝练的造型特征,解读了对黄土地新的绘画语言。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故土乡情,永远是游子的牵挂。我们于郭捷的《家山印象》中曾见那山是山,那沟是沟,画里的山沟是耐人寻味的别样景像,使人浮想联翩。画面表现出一种广阔的时空意味。动中有静,从珠流璧转的时光岁月,走入静绝尘寰的天外幻境,从层峦叠嶂的意境里,走入寻常百姓人家的烟火气,时间在此凝固,心灵归于平和,一切烦恼是非化作虚无。观者强烈感受到一种静寂的意象,于静谧中体味到了永恒。

观《太行晨辉》,画面看似线条密集,结构复杂,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范畴,但沉浸其中,太行山深处的村落,蜿蜒的小路,大自然像刚刚拉开帷幕,逐渐清晰明快,那一株株矗立在山梁沟壑的电线杆,纵横交错的线路,与缕缕升起的炊烟形成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高原之“魂”和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一幅幅画面像叙事散文一样娓娓道来,由此展开,恬淡幽美,岁月静好。

 

黄河区域文化艺术研究院高园园推送

 

 



 


【黄河艺术】黄河书画名人堂
【黄河艺术】黄河书画名人堂
发布时间:
2021-04-30 11:33

 





 

聂根升,1948 年生,山西大宁县人,祖籍河南杞县,别署墨兰轩主、兰竹轩主。1972 年从部队转业定居北京。现任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研究院常务院长,首都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华清风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展评委,中国三峡画院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1980 年参加中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和中国书协筹备工作,曾参加辽宁瓦房店全国百名书法家展。1985 年在日本东京、静岗、横滨三个城市七个展览馆参加“天壤无限三人展”,1992 年参加全国著名书画展,1993 年参加全国中青年百名书法家展,2004 年至今多次参加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等国内外大型书画展,并多次获奖。出版个人书画作品集等10多部。

 






 


       聂根升先生半生从政,工作之余倾心书画,数十年专攻写意兰竹画的探索和创作,他对绘画、书法、古典文学及诗词等均有涉猎,研习精勤,修养日深。先生给自己的座右铭是:学画无捷径、苦练出真功,四壁绘兰竹、砚池度春秋。在深研文同、朱端、夏昶、郑板桥等古贤技法的同时,先后拜师于陈书亮、李铎、黄均、陈大章等高手名师,使他的书画技艺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

        现实是最好的观照,聂根升先生始终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博采各家之长,通过自身丰富的情感语言和广博的文化素养和学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探索,并大胆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艺术风格。同时,他不断深入自然,深入生活,去发现美、挖掘美,不断地在艺术实践中找到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表现形式。

 





 

        胸中有竹,方能笔下有竹。人们赋予了竹子崇高的精神品质:竹子拥有着不作媚世之态,独立顽强,清华其外的伟大精神;竹子不畏冬寒一身翠绿,不畏暴雪依然挺拔百折不饶、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竹子有着谦谦有礼的质态与清雅澹泊的精神。聂根升先生的竹画用笔豪放、笔墨精到,既有深厚的传统笔墨,又与现代思维之交融。带给人们的是灵动酣畅的线条美和刚直不阿的力量美,还有释放胸怀的洒脱美和安之若素的静态美,给人以百折不挠之精神快感,给人以典雅隽永的清新感受,洋溢着浓浓的诗情画意,使人观后回味无穷。

 





 

       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兰花素被文人墨客所喜爱,借此自喻或喻人。屈原、李白、晏殊、李清照、杜牧、王勃等古代大文豪都为它留下了许多传世名篇。聂根生笔下的兰花宛如西子出尘般婉约可人,有一股倔强之气,笔墨放任恣纵,苍劲圆秀,清逸横生,构图多变,潇洒自如,反映了先生平和的心境和坚毅的性格。这就是聂根生的兰花,一株兰便是一个风霜莫测,天朗气清的水墨世界。

 




 






 

       另值得称道的是聂根升先生有比较深厚的文学、书法功底。 “书法入画”成为他绘画的主要特色。他长于行草书法,加持笔墨的激情抒发,使书与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气势浑厚,自具风貌。他也擅古典诗词,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以洒脱纵意的书法入画,使画面增加了厚重感,意境深远,透着一身清气和空灵感,充分显示了画家的高度艺术修养。

 




 






 

        一生竹,百年兰。聂根升先生自有兰竹的品质和气节,被人们誉为:板桥“墨竹”后裔,现代“兰竹”领袖。先生数十年来深学笃行,精心创作,孜孜不倦,以其高尚的品格默默耕耘,终致声名远播,享誉当今画坛。

 

黄河区域文化艺术研究院高园园推送

 


 


【黄河艺术】黄河书画名人堂
【黄河艺术】黄河书画名人堂
发布时间:
2021-04-27 16:15


 





 

李静,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字筱庐,子青。四川泸州人。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书协培训中心刘京闻导师班学员。太原市作家协会会员,太原市楹联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曾入展“侯马盟书”全国书法作品展、山西省第五、六届群众书法篆刻作品展、“圆国梦、兴三晋、喜迎十九大”联咏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千联千人书法作品展、山西省“众志成城、春暖花开”书法作品展获奖作品,山西省博物院“抗击新冠疫情”专项书法作品收藏、“艺道弘德、欢乐中国年”系列艺术大展等等。文学作品发表于《火花》杂志、《都市》增刊等。 

 




 





 





 





 





 





 






 

李静自幼喜好书画,得著名书法家刘京闻导师亲自指点,始对书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并倾注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经过不懈地探索与实践,她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种大展中入选、获奖,是山西书画界的后起之秀。

人如其字,李静恬淡而严谨,丰盈而沉静,悠远从容,不骄不躁,书画圈头角峥嵘,学书崇尚经典。她精心临摹上古金文甲骨、两汉碑刻、魏晋尺牍、敦煌经卷、竹简砖铭、宋元明清名家墨迹,力求从书史的深度追寻醇厚的艺术底蕴。她对书法的临摹与创作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她不是教条式的死临,而是注重临摹与创作相结合,注重自我感觉和体验。李静的书法作品,既典雅又灵动,既浑厚又清新,用笔朴拙中有灵动,浑厚中有秀丽,结体古雅谨严、线条平中有奇。

李静不仅书法写的好,她的国画和油画也拥有非常深厚的传统技法和文化修养!在此基础上,她又吸收了西洋文化的现代风格,所以她的作品无论花鸟鱼虫、还是人物山水,画意生动、色彩丰富,寥寥几笔,常有精彩之处,令人惊喜不断。多年来,李静是用心用情在写字画画,细节处注意精致到位,意境构思体现着蒸蒸日上的生命气息,笔法结体过渡自然,用笔大胆有特色、有想法,对审美构成了自己独到的理解,深得行家的肯定和观者的喜爱。

 

黄河区域文化艺术研究院高园园推送

 



 


【黄河艺术】黄河书画名人堂
【黄河艺术】黄河书画名人堂
发布时间:
2021-04-19 13:40






 

韩东光,1964年生,山西省五台山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美协理事,山西省忻州市政协学宣委副主任,五台县政协常委,中国徐悲鸿画院画师,东光美术馆馆长,忻州市美协副主席。先后师从著名画家陈巨锁、张启明、孟炳亨、李起、老甲、王文芳、石齐、白羽平等先生。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2009年在山西省忻州成立“韩东光美术馆”。拍摄专题片9部,由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北京电视台、山西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摄制并播出。作品与传略发表于《美术》、《国画家》、《美术观察》、《荣宝斋》、《画廊》、《收藏家》、《美术博览》等杂志。出版个人画集18种,并由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韩东光自幼家境贫寒,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更没有深厚的学历资质。早年迫于生计与绘画结缘,父亲把他送去学木匠手艺,雇主要求在家具上描绘漆画,韩东光只得拿起画笔,经年累月反反复复地画漆画,使他熟练地掌握了民间绘画的工艺,为早期绘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几经周折,后来他报考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接受了国画专业训练,从此开启了多彩的艺术之路。他有幸结识了当代著名山水画家王文芳,并被破例收为弟子。王文芳先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是李可染、宗其香赏识的学生,崇尚写实主义画风。20世纪80年代初,王文芳推出大西北丝路壮美风光为主题的作品,多年来,丝路山水成了王文芳的创作主流,具有一流的笔墨、学养之大境。韩东光在学习中接受了严格的写实方法的笔墨训练,也领悟着恩师的教导。

这位对艺术无比执着的画家,深爱着自己的家乡,家乡的风土人情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他以多种语言形式表现家乡的美景,抒发自己的乡情、乡恋。从写实到写意,从彩墨到水墨的山水画创作,以及水粉、油画的写生,始终以家乡佛教圣地五台山和晋西北乡村自然风光为创作主线。这使得他的艺术不仅横跨中西绘画两个领域,同时反映了他不断求新图变超越自我的诉求。就表现内容而言,韩东光没有随师而行,也没有人云亦云,他推出了不同其师亦有别于古人的彩墨写实山水画风­­——“水墨乡情山水”。

回归传统,崇尚水墨,韩东光的画风严谨,构图饱满,注重客观物象的描绘,线条比较缜密,突出了空间纵深的表现。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严谨结构下意象的充实,由苍笔勾勒到渴笔皴擦,再到积点、积墨、赋色而成的山体石壁、林木、建筑,不仅表现出水墨语言的丰富多彩,还突出了他对传统山水语言的突破以及对自己绘画语言的建构。

细加推究,韩东光的山水画首重意境,题材虽较为单一,但立意则幅幅不同。韩东光的水粉和油画的画面中也丝毫看不出描、摹、堆砌的痕迹,笔触粗犷丰厚,色调细腻微妙,其色彩华而不艳,明朗而丰富,是地道的传统气质与民族元素的结合。他活跃于画坛,“彩墨乡情山水”好评如潮,声名鹊起,在名家辈出的山水画坛卓然而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他的“水墨乡情山水”有独到之处,当然也还在不断探索阶段,但他的心未息,思尤丰,艺术求索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黄河区域文化艺术研究院高园园推送

 



 


上一页
1
2
...
1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