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大河喷薄育新星—在黄河三角洲讲述黄河故事(四十七)
大河喷薄育新星
——在黄河三角洲讲述黄河故事(四十七)
考察埃及尼罗河与阿斯旺水坝
孰非
为考察学习埃及在尼罗河修建设阿斯旺水坝的经验与影响,以提前研究、预测黄河小浪底大坝建成后对黄河下游山东段及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山东省于1999年11月组建水利考察团于23日经由巴黎飞抵埃及首府开罗。考察团由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李殿魁率领,杨作升、李希宁、鲍广栋、何富荣、侯广䘵、赵庆平、张鹏等参加。
山东省水利考察团到达开罗与埃及水利部官员合影
在埃及水利部长的盛情安排下,就近观赏了6000年前孟菲斯第一王朝遗址与金字塔,又乘机南行至埃及著名古都底比斯,观赏了建于4000年前无与伦比、工艺精湛的庙宇遗址和帝后陵寝。当然,考察团此行的目的是学习埃及大型水利工程经验的,并非为观赏旅游圣地,主要是埃及官方宣示埃及文明的盛情难却、却又切中多数人下怀,艰难辩辞之后,终于获准登临第一个目的地:著名的阿斯旺高坝。
全程陪同考察的埃方人员主要是一名旅游警察(负责安全)和一名埃及水利部的专家C·n女士(负责讲说)。考察团内的张鹏任翻译。
立于阿斯旺大坝并瞻观坝湖全景,不禁震撼于高岸峡谷工程的那种巍峨雄伟,弧形的大坝上建有四车道公路,绿色的林带使大坝生机盎然,装机容量巨大的发电设施、出库下泄时仍显气概非凡的磅礴水帘,均隐含着一种特强势的超级大国风范!果然据埃及官员C.n介绍,此工程是由上世纪60-70年代的超级大国苏联援建的。“上世纪60至70年代,”她看向我们的考察团长:“您对这一年代最清晰的记忆是什么?”“那时在我们中国,是一位伟大领袖酝酿和发动轰轰烈烈文化大革命的年代。”李殿魁从容回答
走在苏联与西方之间的纳赛尔(中)右为苏联会议部长赫鲁晓夫
“我们埃及那时也出了一位气魄强大的领袖,他就是纳塞尔总统,他毕业于开罗皇家军事学院,参加过巴勒斯坦战争,号称‘法卢贾之虎’。是他在确定建坝工程时摒弃与英美的合作,转而接受赫鲁晓夫的援助建议,命令建造阿斯旺高坝!看坝前拦成的那个极其浩瀚的大湖,水面开阔,库水湛蓝,那就是闻名全球的‘纳塞尔水库’。这堪称是一座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工程。“阿斯旺高坝和纳塞尔水库甫一建成,即使40万公顷的沙漠变为尼罗河谷的良田,至今仍为埃及提供着足够的优质水源。尼罗河在不同丰枯阶段的径流量得到调节,大大缩小了洪水泛滥的频率,为尼罗河下游地区提供了增强发展和壮大国防力量的基本条件……这是极其重要的!”
古埃及和努比亚地图尼罗河像一条丝带流过广阔无垠的沙漠
当大家坐上几辆敞蓬的“皮卡”车继续顺河北行时,看到两岸风光旖旎,尼罗河像一条丝带在辽阔的黄色沙漠中划出一条清晰的印痕,远远望去它是那样狭窄,但仍可见到连绵树冠摇动下的椰风清影。而极目四方,则是漫漫无际的沙漠,呈现着地表祼露、缓丘起伏的地貌形态。这种鲜明的色彩对比,象极了阿拉伯民间故事读物中绘出的异国风情,这很容易勾起大家迷幻的思绪与隐发的诗情。
尼罗河的椰林风情
另外在望远镜的视域之内,似可见半潜卧于大漠之中的战斗机群,好像时刻准备着呼啸起飞。这使人不禁加深了C·n所说的“埃及不断壮大国防力量”的现实体验。
C·n指着尼罗河流宕翻滚的河水,在解说中既有对大水茫茫不舍昼夜的欣赏,又透露出对河流生态危机的感叹:“不论是哪条河流,只要是拦腰建起大坝,那就必将对鱼类洄游产生阻拦或逼扼作用,连带多种水生物逐渐绝迹,这常常是生态灾难的源头。
“当阿斯旺大坝尚未建立时,雨季的尼罗河洪水泛滥虽也淹没村庄和田园,但是大量泥沙在河水中上泛和沉淀的过程,都会给更广阔的滩区覆盖一层厚厚的淤泥,为耕作层带来丰富的养料,使大面积土壤更加肥沃和丰腴,因而被称为‘尼罗河的馈赠’。但是现在呢?土壤变得瘠薄,并且盐渍化越来越严重,农民不得不高价购买和施用化肥以促进作物生长,从长远说,化肥也必将带来严重的恶性循环,过去所说的‘尼罗河的馈赠’现已变成人们的珍贵回忆和奢望。”
C·n介绍:尼罗河的年均径流量约为840亿立方米,其流入阿斯旺大坝的水体输沙量为年均1.34亿吨,多年来入库泥沙的不断淤积使纳塞尔水库库容大为缩减并造成库底抬升,从而给上游邻国苏丹和埃塞阿比亚等带来漫溢灾害。听到这一情况引起考察团一点小小的骚动:考察队员李希宁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局的专家,他说黄河多年来进入下游及河口的年均天然经流量是580亿立方米,比尼罗河小得多,但黄河的含沙量却远比尼罗河大得多,在这580亿立方米的水量中竟含有泥沙16亿吨,平均每立方米含沙量为27公斤。而黄河进入三门峡时的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5公斤,更比尼罗河进入阿斯旺水坝的含沙量要高出数倍之巨!而黄河的大量泥沙不仅要淤积在三门峡水库,还淤积在黄土高原的黑山峡、青铜峡、海勃湾、万家案、碛口、古贤、陆浑以及即将建成的小浪底等数十座干支流水库,可以想见不得不依赖水库调蓄泥沙实非善策,现治河部门已充分认识到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才是治本举
措……。此时见考察团长李殿魁轻轻摆手阻止,于是大家在稍稍省悟中重新调整耳轮和队型,专意听取C·n介绍情况。
阿斯旺水坝与后来建成的小浪底大坝对比图
沿尼罗河继续下行,又在赫勒万与开罗考察两天后,开始进入另一个重要目的地——尼罗河三角洲。
尼罗河流经开罗以下分两条支流入海,形成西部的罗赛塔河口和东部的达米耶塔河口,总体形成以开罗为顶点、西至亚历山大港、东至塞德港、北入地中海、绵延岸线230千米的庞大三角洲。面积约2.4万平方千米,常被称作世界上的最大三角洲。
身临7000年来奔腾不息的埃及古文明摇篮和母亲河,大家又不禁想起我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以及她缔造的伟大黄河三角洲。不过人们大多以面积达5400平方公里称谓这个“近代黄河三角洲”,但实质上因为该三角洲系世界上含沙量最高大河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如亦设定以7000年地质年限论其体量,则黄河三角洲实在大得不得了,通常以黄淮海大平原面积论,则为25万平方公里。因而唯黄河三角洲堪称为世界最大三角洲。但由于这一幅员中尚有海河、淮河等中小型河流的淤进面积,必竟很难推断多大范围是纯由黄河淤成的三角洲,所幸考察团内尚有一位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杨作升教授,可以轻松回答上述问题。
杨作升讲说(由张鹏翻译给C·n)的知识含量,使C·n女士也惊诧不已,于是她主动让位杨教授讲述尼罗河三角洲。杨教授主要谈了尼罗河与黄河的相似之处。第一,都是古代文明的摇篮和母亲河。第二,两河下游都曾多次迁徙改道,尼罗河进入三角洲以后多股河道并行,历史记录有7条较大的改道分支,由东向西依次是 Pelusiac, Tanitic, Mendesian, Phatnitic, Sebennytic, Bolbitine 和 Canopic。这些河道在尼罗河下游进入地中海的河口海域淤成了广大的尼罗河三角洲。黄河在历史上曾分别从苏北和华北入黄海和渤海,形成了广大的黄河三角洲。第三,下游河道都曾多次泛滥,其上中游都建立了多座拦河大坝,埃及在阿斯旺地区先后修建了阿斯旺低坝和巨大的阿斯旺高坝,调蓄洪水,防止泛滥,河水得到合理使用,农业获得发展。并修建了大型水电站,提供了丰富的电力。但大坝拦截泥沙,造成入海泥沙锐减,尼罗河三角洲遭到侵蚀。这一情况也和黄河类似,但黄河建坝的副作用要小很多。第四,三角洲都曾向海推进造陆,建坝后都面临海岸侵蚀和湿地保护问题。尼罗河入海泥沙曾大量淤积在河口,使三角洲快速向海淤进,形成了大量新的陆地。但自阿斯旺高坝建成后,入海泥沙锐减到只有原来的2%,使三角洲受到显著侵蚀。这些均对我们认识黄河的现状和未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尼罗河流入地中海的陡峭堤坝岸
在尼罗河三角洲海岸,大家看到了地中海强大潮流侵蚀陆地的情况。作为我们的常识:黄河三角洲地势比降小,拥有非常平缓的海滩。而尼罗河海岸却是土质坚挺,由于阿斯旺水坝建立后入海泥沙锐减,陡峭的岸坡直接迎抵着汹涌的海潮,大块矗立的坝岸塌入海水中。陆海争地,轰然雷动,使人惊惧。
为减缓和整治海岸剧烈蚀退,埃及在世界范围内招标实施护岸工程,考察团正好看到台湾同胞的工程队中标垒建石坝。不过由于必须避开海潮的直接冲击破坏,大坝在地中海岸线后退30米处,再挖深十几米铺石筑坝,这种傍海截陆建造大坝的工程,浩大而凶险,考察团再 次深切感叹我中华人大无畏、敢拼搏的奋斗精神。
考察队员何富荣手绘的台湾标段护岸工程示意图
(大家一致认为使用他发明的“水力插板堤坝”成效要高许多)
这次考察看到的宏大工程均使人震撼无比,所获成果丰硕坚实。团长李殿魁对归国后如何分工撰写技术报告和工作报告作了安排。不过鉴于考察中诸多旁证再次回响着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治水余音,我们坚信在现代科技时代小浪底水库的工程建设必将取得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作者单位:山东 经济发展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