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非遗走入新疆:传递三晋文化、关公文化、晋商文化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学府街华宇百花谷D座906室

电话: ‭186-3437-0215‬

电话: ‭185-3683-0215‬

E-mail: 3362757492@qq.com

新闻资讯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山西非遗走入新疆:传递三晋文化、关公文化、晋商文化

浏览量

汾水舞带接天山,丝路攘往连晋疆。7月19日,“浓浓晋疆情”2022山西非遗“六进”活动在新疆天山脚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此举意在让新疆民众近距离感受山西传统“非遗”魅力,促进晋疆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以“晋疆情深、共享非遗”为主题的非遗入疆活动,为期一周,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共同主办。

 

图片

什么是晋剧

 

晋剧,汉族地方戏曲,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外省称之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2006年05月20日,晋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晋剧传统剧目丰富,经常上演的有二百多出,包括《渭水河》、《打金枝》、《临潼山》、《乾坤带》、《沙陀国》、《战宛城》、《白水滩》、《金水桥》、《火焰驹》、《梵王宫》、《双锁山》等。在发展过程中,晋剧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同时形成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

 

 

晋剧有上路调和下路调之分,上路调为北路梆子,下路调为中路梆子。民国以后中路梆子兴盛,遂以山西梆子专指中路梆子,建国后则称晋剧。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间是晋剧的发展时期,当时班社众多,人才辈出,尤其是以丁果仙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员出现之后,晋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次活动中,晋剧代表性传承人武凌云等表演的晋剧《关公》,备受民众喜爱,大家纷纷拍照留念,更争着与演员合影。

活动现场,山西还进行了晋剧戏曲串烧、晋剧绝活《顶灯》以及山西省级非遗快板等多项表演。

 

 
 

武凌云

 

对喜爱晋剧的朋友来说,提到“关公”绝对绕不开一个名字——武凌云。武凌云,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在晋剧舞台上扮演关公36年。

 

 

武凌云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武忠师从丁果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传承人”。母亲阎慧贞是正宗丁派须生演员。因为晋剧表演行当的特殊性,武凌云从12岁就开始跟团。最初在碗碗腔剧团,1985年开始正式学晋剧。

 

 

《古城会》《三关点帅》《徐策跑城》……武凌云凭借自己扎实的唱功和到位的表演,收获了越来越多的掌声。尤为称道的是,1985年,21岁的武凌云排演《古城会》,第一次扮演关公。从那时起到现在,46年的从艺生涯,武凌云扮演关公就有36年。

 

为了演好关公,武凌云走访了数千个庙宇,揣摩雕像神态,精心设计一招一式,演活了中国民众心目中忠义神勇的"关老爷"。

 

武凌云扮演的关公,既有英雄之奇,又有常人之俗。36年演下来,关公这个角色已经和武凌云融为一体。

 

 

今年58岁的新疆市民布兰达·托合塔尔汗,是天山天池景区内一名商店员工。“我从未去过山西,能在这里见到山西的表演,印象非常好,我很开心。”布兰达·托合塔尔汗告诉记者:“我觉得文化交流是没有界限的,多交流才能促进感情。”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展传播科部室主任李明表示,此次活动挑选了十余位身怀绝技的非遗传承人,深入新疆社区、景区、军营等地进行展演,让山西的文化艺术走进民众生活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