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晋商十大人物(四)
晋商商业团队中人才辈出,既有明智大格局的财东,又有运筹帷幄、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作出重大决策、实施果敢指挥的掌柜,还有精于算计理财的账房先生,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共同演绎了晋商传奇。我们从中遴选十大人物与读者作一巡览,再次对话古人,领略他们的风采英姿。
08、打工仔逆袭成掌柜知退舍善始善终李顺廷
李顺廷(185?—1917年),山西祁县北梁村人。
李顺廷出身寒微,迫于生计少年时即单身走口外,在旅蒙商大盛魁当了店员。
由于勤劳朴实,工于心计,肯学习,擅专研,从普通店员一直熬到掌柜位置。
其时正值各资本主义国家商业势力纷纷侵入外蒙古市场,形成竞争,大盛魁在外蒙古市场垄断地位发生动摇。
在李顺廷运筹下,大盛魁在内地增设小号,广辟途径,维护了商号利益。

李顺廷办事讲规则,他拒绝财东们在商号随意食宿和强送子弟入号等无理要求,因而与财东矛盾加深。
辛亥革命初,股东们提出由年富力强、精明强干的段履庄接替其职务。
李顺廷目睹当时世事纠纷,大盛魁亏损太盛,人心涣散,知大势已去,不可强为,乃请求退出商号。
虽然李顺廷是终身股,而且家人可以继承,但是他叮嘱家人在自己“死后与商号一次结清,不必等三账”(按大盛魁规定:掌柜死后,有三个账期的分红权益)。

民国初年,李顺廷出资接办了绥远兴盛隆铁铺、永合堂药店,在包头亦有联号,还在老家祁县建造了颇具规模的园林式庭院,号纯一堂。
09、弃官从商投资实业屡获佳绩刘笃敬
刘笃敬(1848—1920年),字缉臣,号筱渠,太平县南高村(今襄汾县景毛乡南高村)人。
刘笃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本县初试中秀才后,赴太原乡试中举。继而三次入京赶考,屡试不中。以后留京任刑部主事。
在北京工作期间,结识了“戊戌六君子”之一的维新志士杨深秀,二人志趣相投,过从甚密。
受杨深秀的影响,他十分推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主张实业救国。
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刘笃敬亦返晋避乱,结识山西巡抚胡聘之,受其赏识,得以东渡日本考察工商业。
在日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工商业的长足发展及其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颇受启发,立志实业救国,振兴民族经济。
回国后,他广泛筹集资金,延揽人才,创办企业,成为山西近代民族工业的发起者、倡导者和创业者。
1902年,刘笃敬提议由晋商自建太原—蒲州的铁路。在修建太原至榆次铁路时,他身体力行,担任总办。
1905年,时任山西商务局总办的刘笃敬,受山西乡绅推举,特邀山西矿务代表赴京与英国福公司总董事梁恪芝进行交涉,最终保矿成功。
同年,刘笃敬与刘懋赏、冯济川等共投资236.4万元,在阳泉创办了铁炉沟煤矿,以后该矿发展为保晋矿务公司平定分公司。
同年八月,刘笃敬在阳曲县王封创办磺矿公司,是为山西民族资本机器采矿的肇始。
1906年、1911年,他又先后在太原西山冶峪、王封投资开办了庆成、永泰两煤窑。
1909年10月,刘笃敬投资209790元,在太原南肖墙创办山西省第一家私营发电厂—太原电灯公司。
创办伊始,仅装有60千瓦直流发动机一部,由蒸汽引擎带动发电机。

刘笃敬在经营太原电灯公司的同时,在公司内附设了一个机器面粉厂,厂区30亩,设有德式磨粉机一部。
只要是举办实业,刘笃敬舍得投资,他在纺织、盐业、交通、教育等事业上都有投资。
1911年,刘笃敬接任山西保晋公司总经理。
1916年,刘笃敬告老还乡。
1920年病故,时年73岁。
10、虎背熊腰善于应酬保镖当会长吕平川
吕平川(1876—1929年),襄汾县南贾镇大柴村人。
吕平川出身贫苦,18岁时到南高刘家在河南开的“宏专号”当学徒。
由于他身材魁梧、虎背熊腰,而且口齿伶俐、善于应酬,很快便受到刘家的赏识,由店铺小伙计提升为押运钱物的保镖。
当时,社会上不太平,打劫的土匪比较多,而吕平川仗着身体强壮,又喜欢结交各路侠士豪杰,威名大震晋豫,他押运的钱物自然没人敢抢。每次押运,都是平平安安。
刘家给他的报酬丰厚,他在家境渐富的同时,还得到了政界人物的重视。
在刘家支持下,吕平川25岁时便出任了河南省商会会长,他同政界官员应酬的经费全由刘家供给。
1913年,吕平川在家乡大兴土木,建设宅院,历时三年。
吕家大院有北房五间,东、西、南厢房各五间,院西侧门可通轿车。
在大院西50米处,还建有“报亭”:下方的两旁是花岗石柱子,上端是木架结构,最上层铺有绿色琉璃瓦。
“报亭”的作用是:如有达官贵人要拜访吕家大院的主人时,先要在这里作一短暂停留,由吕家下仆给吕家主人传禀,以便根据来客的不同身份,行施相应的接待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