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roll down
民间艺术之孝义皮影
发布时间:
2023-07-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山西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也是中国非遗文化发源地之一。山西的非遗文化极具特色,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孝义皮影戏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市而得名。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起于战国,是我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近期,我们对孝义皮影戏第八代传承人——侯建川先生进行了采访。
1990年,侯建川赴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研究班学习,侯建川学成归来之后,他找到了创建于清同治二年皮影戏班社“二义园”的第七代传人武海棠,并拜老艺人武海棠为师。2004年,孝义市一民营企业家和山西艺术学校联合在孝义成立了一所民办公助的“孝义市艺术学校”,侯建川担任学校教务主任。
2006年,孝义皮影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在深圳第三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背水一战的侯建川用自己的房子抵押贷款,领着老艺人和一群学生赴会参演。而就是因为这次演出,打开了皮影戏再登大舞台的局面。2010年,北京农博会演出后,受时任大同市市长耿彦波的邀请,孝义皮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驻云冈石窟景区,这才开始了市场化运作。
侯建川老师说:“走到哪里都带着皮影,走到哪里就把孝义皮影戏宣传到哪里。”皮影未来的路,走向创新,要接轨市场,演出形式要改变,要打造精品,拍摄影视。在侯建川的带领下,孝义皮影在影视剧《走西口》、《血滴子》等中都有出镜,正是通过这些形式,孝义皮影这门古老的非遗文化艺术得以名扬四海。
标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