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scroll down

【黄河艺术】辐射晋、陕、甘、宁四省的眉户剧


发布时间:

2019-11-19

【黄河艺术】辐射晋、陕、甘、宁四省的眉户剧

【黄河艺术】辐射晋、陕、甘、宁四省的眉户剧

 

在黄河流域的晋、陕、甘、宁,流行着一种曲调灵活自由、易学易唱的戏曲剧种,晋、陕将它叫做“迷胡”;甘肃、宁夏将它叫做“曲子戏”;抗战时期,根据地延安又把它叫做“眉户”;1955年,由晋南地区眉户剧团开始,统一定名为眉户。

眉户的发源地和它产生、形成的时间都同它的“迷胡”别称一样,令戏曲史的研究家们伤透了脑筋,至今仍迷惑不解。可世世代代在眉户的三弦声中生活、劳作、喜庆的黄河儿女们,对它却备加喜爱、兴趣盎然、百听不厌、乐此不疲。当初他们称眉户为“迷胡”,绝无令研究者们对眉户不知所始之意,而是出于他们自身对眉户的喜爱和感受所致。“迷胡”的“迷"是指它的曲调婉转缠绵,使人听之人迷,流连忘返之意;“胡”是因为陕西有将“胡”作“戏”解之说。两者结合,迷胡”一词的意思即迷人的戏。

眉户的发源地有三说:一说源出陕西眉县、户县,故称眉户;一说源出陕西的华阴、华县,故称“迷胡”;三说晋南眉户源于山西的蒲州、解州的民歌俗曲。其实山西蒲州票带和陕西同州一带,仅一河之隔,民情风俗、语言习惯基本相同,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彼此很难截然分开。早在清代末年,两地眉户艺人就互相交流,相互往来。如果这样认为可能是合情合理的,即眉户是在晋陕黄河两岸民歌俗曲的基础上形成,经过艺人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才逐渐臻于完善和成熟。

眉户的演唱形式分为两种:一是仍保留地摊子演唱的曲艺形式。其唱本多系折子戏,如《女寡妇验田》、《古城会》、《皇姑出家》等,这种节目常常是一唱到底,很少说白。一种是舞台演出形式,其剧目既有如《反大同》、《火焰驹》等大型本戏,又有如《张良卖布》、《两亲家打架》、《杜十娘》等折子戏,有白、有唱、有表演,曲牌选用自由。

眉户的曲调甚为丰富,人们熟知的七十二挚蟮鲾,三十六撔鲾,合计已一百有零,其实早已远远超出此数,仅解放后收集整理的,已达二、三百个,加上各地同曲异唱的,那就更多了。1955年出版的《郿鄠音乐》收有120个,若按同一曲调的各路不同唱法计算,共有243个。其音乐结构为曲牌联套体,一般的套曲格律是:〔越调〕—〔背宫〕—〔五更〕—〔金钱〕—〔背尾〕—〔越尾〕,中间可以自由选用曲牌,有时〔背宫〕、〔背尾〕、〔五更〕、〔金钱〕也可不用,但是〔越调〕起、〔越尾〕落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套曲格律在坐场清唱中尤为严格,后来发展为舞台演出,运用曲调就较灵活了。

不同于秦腔的高昂激扬,豪放粗扩,眉户的唱腔较为委婉细腻,优美动听,富于表现深沉、凄楚和悲痛。戏曲服饰简朴,化妆粗线条。表演动作真实、生活化。整体风格较为现代。现在眉户的唱腔音乐精练到50多个曲牌。

眉户发展至今,仍然存在着一种奇怪的艺术现象:一方面是眉户大戏的不断成熟完善,一方面是眉户小戏和眉户坐唱的经久不衰;一方面是眉户表演、演唱、念白、化妆等艺术表现手段的逐渐丰富,一方面又是眉户原始形态既无妆扮,又无表演,一唱到底,全无白口的清唱流行于民间。两者并行不悖,互不干扰,和睦相处,携手向前。

 

 

 

 

标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