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运兴,则国兴 | 李殿魁谈内河航运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学府街华宇百花谷D座906室

电话: ‭186-3437-0215‬

电话: ‭185-3683-0215‬

E-mail: 3362757492@qq.com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河运兴,则国兴 | 李殿魁谈内河航运

浏览量

 

内容摘要

 

恢复黄河和京杭运河航运是当代我国重大的水利工程。分清宏观基本是非,做到微观精准施策,黄运立交、平隧穿黄,可很快实现两河自流复航。我国治水成功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是以运促水,治水发端于运而结惠于水,发达的航运是治水成功的标志,“两河”断航是华北治水失误的反应;两河立交复航,一隧全解2500年以来黄运与生俱来的矛盾,充分发挥出华北自然地理优势,将有力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京杭运河平开扎根穿黄隧道的成功,标志着该项技术走过了4500多年的历史,在当代中国已发展到成熟完善。在黄河下游悬河上的广泛推广应用,建立起发达的包括水运在内的交通网络,将使黄河相对悬河变成华北平原的新优势,推动当代黄河全流域振兴,意义十分巨大。

目前,我国内河航运发展形势春潮萌动,国家黄河战略的提出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公布、京杭运河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都要求进一步加强黄河和京杭运河的治理,呼吁黄河和京杭运河的复航。因此,我国内河航运重大工程建设的研究就自然提上了国家议程。当然两河复航将会经历由区段旅游通航发展到全程社会通航、成为两河流域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新引擎的过程。先行通航的省市将是落实国家黄河战略走在前列的标志。

 

 

一、恢复黄河京杭运河航运是加强黄河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和加强京杭运河文化建设的关键

落实国家黄河战略,加强黄河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和加强京杭运河文化建设,需要做好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多方面工作。首先是解决好水问题,夯实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利基础。而恢复和发展黄河、京杭运河航运是解决好黄河流域、华北平原水问题的关键和标志。解决两河航运问题并不像持“经验”治黄错误观点的专家说得那么困难,从中国大运河、京杭运河发展的历史传统、人民治黄的伟大成就和当代治水科技成果看,已成为一个可以很快解决的重大水问题。请看:

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初华北平原还是水多灾重。治理水患成为当时各级领导的沉重压力和当时各级政府的中心任务。山东明确提出治水排字当头,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中心口号,直到1965年河北省治理海河还执行了“排光放净,入海为安”的治水土方针。可见那时水多灾重是华北平原的主要矛盾。

那时我天天看着山东黄河和京杭运河航船往来如梭。我的家乡梁山地区的土特产品通过黄河航运送到济南销售,再运回城里生产的农用物资。1957—1960年我在临清市听着卫河班轮的汽笛声念完高中。1988年我在东营任市长,治理黄河口,黄河航运一度恢复到濮阳。河南濮阳油田搁置在天津港无法陆路运输的机械大件通过黄河航道运到濮阳。最近原籍山东省平阴县的企业家问我 ,他“小时候家乡沟沟岔岔挤满了航船,为什么现在没有了?我说:“我们治黄工作犯了错误,破环了华北平原、山东、河南以黄河为中心的水系结构,減少了黄河流域下游的水量,造成了黄河缺水断航,所以你家乡无船了”。现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黄河流域加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达到这个要求,必须恢复和发展黄河航运,有条件建港的沿黄县区都可以挤满航船!航运发达是大河的重要标志,黄河是世界级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本来应该拥有这样的标志和荣耀!   

 

 

 黄河断航是历史上“经验”治黄错误酿成的苦果。对此我们应该正视并着手解决。 从根本上讲是由黄河1128—1855年江苏流路违背黄河自然规律造成的历史灾害和1937—1946年民国期间黄河十年两次改道的大灾难决定的。黄河宋末至清末、元明清三代江苏流路不是黄河自然改道的结果,是宋金军事斗爭、宋败金胜的结果,违背自然规律,黄淮合流、两洪相加,必加重黄河水灾。所以江苏流路是历史上黄河水灾最重的流路。从而形成了晚清华北平原治水重视江苏轻视山东、重视淮河轻视黄河的治水(黄)思想。民国定都南京,全盘接受了晚清治水的错误思想。1937年蒋介石扒开黄河花园口大提,以水带兵,阻滞日冦西进;1946年搞黄河归故,水淹解放区,阻挡新中国的建立,十年间造成黄河两次大改道,形成黄河空前绝后的大灾难。1949年新中国建立,刚成立的水利部来不及清理旧民国水利部的错误观点就仓促上陣治理淮河。旧中国水利部华北平原上治水的错误思想就自然带进了新中国的水利部。从理论上讲其治水(黄)错误本质是颠倒了华北平原上黄河和淮河的主次关系,破坏其合理的水系结构;苏联专家对治黄兴运工作的错误指导及其系列治黄工程的失败又强化了这一根本性错误。接着“文革”十年内乱,极左泛滥,是非颠倒,造成了对黄河和华北平原重大水利工程顶层设计的诸多失误。直到改革开放1986年水利部、山东省共同排除治黄(水)错误观点的干扰、采用巧用海动力治理稳定黄河口的科学方案,成功解决了黄河口长期稳定问题,为恢复和发展黄河航运创造了前提条件,使王化云同志开拓的科技治黄走向正轨。

 

 

二、抓住关键,集中力量解决好两河复航须要破解的三大问题:“两河”复航水从哪里来,京杭运河穿黄隧道在哪里开、怎么开?平穿扎根式黄河随道能否确保黄河防洪安全?

黄河和京杭运河恢复航运的两大历史障碍(黄河泥沙多、河口摆动)已经清除,当代恢复黄河、京杭运河航运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已成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可阻挡。当代山东、河南、沿黄各省人民要求“两河”复航时,持经验治黄错误观点的有关部门、不少专家却煞有其事的提出以上三个问题,坚持科技治黄观点的理论界应该给于明确的回答。

1,“两河”复航水从哪里来?

首先说京杭运河复航水从哪里来。1901年清光绪帝颁发停漕令,并不是因为缺水,而是因为黄河淤积,河床抬高,过黄困难。所以要求京杭运河以黄河为界,南北分运。黄河以南京杭运河最北的港口是袁口港;黄河以北最南的港口是张秋港。两港的距离仅60公里左右。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1958年,并未因缺水停航。张秋港就是《临清县志》上记载的“南有苏杭、北有临张”的张秋。1957年我17岁帮着父亲从袁口港拉回家运河船从南方运来的竹子。那时的运河水来自山东大汶河,通过小汶河、戴村坝.南旺闸分水到袁口港。现在仍可如此。现在条件更好了,新建了梁济运河和梁山港。只要把济梁运河的河底改造为海抜高程30米与南四湖一级湖同,济梁运河即形成稳定的航道。河湖一体、两湖相加,水量足以支持京杭运河复航。梁山港与张秋港隔河相望,平开隧道,实现黄运立交、南北运河平顺对接,京杭运河自流复航成功!

再说黄河复航水从哪里来?黄河千吨级航道水量足够,关键要用好李国英部长“三条黄河”的科学理念和方法优化调整、建设适应航运要求的河道,收回建设位山错误工程时丢失的黄河下游流域的水量,按照自然规律管好、用好黄河中下游的调蓄水库。

 

 

如前所述,新中国初期上世纪五十年代黄河航船往来如梭,水量足夠。自苏联专家指导设计治黄位山工程,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主观规定黄河下游以南的洪水单向南流,由此减少8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相应减少150亿立方水量。位山工程拦黄大坝工程错误已于1964年春被周总理下令炸掉了,而鲁西洪水单向南流的错误指导思想至今没有纠正。只要纠正这一明显严重的指导思想错误,收回其因此失掉的流域面积和相应水量,实现周总理遗愿,黄河下游复航至郑州、西安的航运用水即可解决。同时正确运用黄河中上游水库调蓄,黄河复航水更有保证。待西线调水成功,黄河航运即可发展到 兰州。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新中国建国以来,人民治黄建立的调蓄水库已超过600亿立方,已大于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大入海水量。这就是说黄委己充分掌握了调控黄河的主动权。黄河防洪能力是按黄河历史上最大防洪能力设计的。而黄河历史上的最大洪峰原本不是黄河自身的洪峰,是黄河摆动中,黄淮或黄海两河洪峰相加的结果。黄河现在已长期稳定在山东现行流路,华北黄、淮、海各自独流入海,再也不会出现历史上的最大洪峰。新中国已建国七十多年,一直未出现超历史最大洪峰就是实践证明。因此黄委应该丢掉单纯防洪的偏见,认识丢掉流域、造成黄河下游缺水的教训,尽快收回下游流域和水量,按照黄河自然规律研究恢复黄河航运并围绕确保航运和灌灌用水,研究水库调控具体措施,真正做到发挥黄河优势,为沿黄人民造福。

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学习大禹治水、按自然规律治理黄河。那么黄河的自然规律是什么?突出的特点和规律是一年两汛,春汛和秋汛。在山东春汛俗称桃花汛,即陕甘宁蒙冬季储冰,春天桃花盛开时熔化的水,量大质优,正适应黄河下游春旱和航运对黄河水量的需求。六、七、八、九、十是每年的防汛期,航运用水更无问题。因此,黄河水库应存汛期丰水,加强春讯,调蓄保证春季灌溉航运用水,使黄河水量的时空分布与沿黄经济发展相适应。而现在黄河水库存储春汛、消灭春汛,激化春季黄河下游用水矛盾,而在汛期来临前再腾库防洪。这种做法是违背规律的。显然只要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按自然规律治理黄河,恢复黄河航运至郑州水源保证够用。

 

 

2,穿黄从哪里穿?这是由黄河下游的地势和黄河、京航运河发展的历史决定的,也是历史上水利大师和现代水利交通专家科学选择的结果。35年来,我认真学习、研究济宁水利包括黄河、京杭运河发展的全过程和至今尚在的水利工程。认为从济梁运河和黄河交界处穿黄最合适、最正确。从历史看,该处是历史上桓公沟、会通河、大清河交汇点;是黄河1855年自然改道山东、自然选择的通过点;是新中国建设的济梁运河反复对比选择的最佳起始点;现在分析从济宁至临请做为主河道,相对工作量最小,未来的经济效益最好,最可持续,可经得住历史考验。从黄河与运河各自的河底高程分析,可基本满足平开扎根隧道,实现黄运立交的相位需要。

3,怎么穿,即采取什么工程结构穿黄?

穿黄工程结构设计正确是成功的保证。2005年我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听取了多位专家的意见。最终我选定平穿扎根式隧道结构(2005年设计成图,如图一所示),即平隧穿黄,深根稳洞,使隧道具有桥梁的稳定性,实现南北运河平顺对接,恢复京杭运河航运。这是继1411年宋礼、白英建设戴村坝.南旺枢钮工程,实现以汶济运、初步实现黄运分治,建成京杭运河;1604年李化龙建成韩庄运河,以湖济运、进一步黄运分治,发展京杭运河,历经600年、400多年之后的第三次立交式黄运分治,彻底解决黄运矛盾,将使两河成为永世润泽中华民族的幸福河。所以我称这是京杭运河发展史上第三次伟大的科技飞跃,是我国发展最早的运河学在现代条件下的最新科技发展,发挥黄河悬河优势的唯一正确的设计方案,决非西方的大渡槽等其他方案可比。

结论:以平穿扎根式隧道实现黄运立交、京杭运河南北平顺对接、南四湖.东平湖.济梁运河统一规划,河湖一体,南北分流,以北为主,稳运畅泄,闸控调节,自流复航是黄河长期稳定在山东现行流路、形成华北平原新的水系大格局后,当代必然奏响的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京杭运河进行曲,使其发展到当代最高科技水平,成为永世润泽中华民族的万岁工程。其时代科技成果:1,把戴村坝.南旺枢纽工程山东古代都江堰发展到现代都江堰,把南旺分水移至南四湖上;2,把隧道开凿技术由深隧发展到浅隧、平隧,通过该项技术在黄河下游的推广应用,在华北平原上建成包括水运在内的发达的交通网,使相对悬河——黄河发展为华北平原的新优势;3,使河湖一体、势能转化、水体自流建设中国大运河、京杭运河的古代水利高科技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附:

我研究华北治水兴运35年,每有所得以诗、图记之。献三诗四图,以示要义。

 

诗一 华北巨变世界惊

少年离家寻乡梦,中年立志写水经。

以海治黄大河稳,鲁水济运京杭兴。

借江请淮依地势,皖豫水灾一掃空。

待到两河复航日,华北巨变世界惊!

 

诗二 华北治水失误多

华北治水失误多,水丰硬说水奇缺。

黄河三年两决口,事实直白破糊说。

水资定性洋教条,中华文化早批驳。

人民专家睁慧眼,快扔垃圾进筐箩!

 

诗三 京杭运河穿黄之歌

京杭穿黄,铁定张梁。

黄运立交,自流通航。

梁济运河,四湖同体。

南北分流,以北为主。

稳运畅泄,闸控调节。

运黄矛盾,一隧全解。

黄运互济,华北展翅。

科学创新,水利希望。

南桥北隧,中华荣光!

 

 

图一:穿黄隧道说明书图  

  

这一设汁方案提出16年了。其间山东交通学院专门召开过专题论证会,邀请全国著名专家参加讨论,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支持。对此有关部门长期保持沉默,我理解其慎重。真理越过一步就是谬误。过度慎重会变成僵化,干扰、阻滞国家精淮施策。

“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是辩证法的核心”。具体分析黄运关系,就会发现,黄运矛盾贯穿于中国大运河、京杭运河乃至我国航运发展的全过程。黄河既长期是华北航运发展的基础水源,又因其含沙量多、水量时空变化巨烈、河口摆动、流势不稳,一直是航运发展的障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是历代贤官能臣不断研究的问题。宋代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父子都发出了“以黄济运,屡试屡败”的哀叹,发出了寻求新水源的呼吁!至元代水利大师郭守敬对华北水利进行了大规模、大范围的调查,最终确定了会通河的走向,找到了安山湖、北五湖、微山湖、大汶河、泗水等山东水源地。但因时代条件的限制,他没能设计出发挥山东水源优势的科技工程。明初白英、宋礼发展了都江堰、灵渠的经验,设计建成戴村坝.南旺枢纽工程,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把中国大运河发展到京杭运河时代。那时京杭运河从南阳镇直下徐州又进入黄河,其运输效率又受到黄河的严重干扰。其时水辅朱衡锐敏的发现开发泇河,建设韩庄运河,以湖济运,避黄兴运,可提高运输效率。在保守派的激烈反对声中,朱衡力排众议,争取到开发泇河工程,1604年李化龙建设成功,微山湖以南段京杭运河改行韩庄运河,经骆马湖进洪泽湖,运输效率提高10倍,由30万担提高到300方担。明一批弹劾李化龙的迂腐之徒方才收场,李化龙随即升任南京兵部尚书。这是在黄河江苏流路水系大格局的情况下,避黄兴运最可行的工程措施,京杭运河发展到那时的最高水平。1645年明朝灭亡,清朝继之。清代治黄师承潘氏,无大作为。违背自然规律的江苏流路,伴隨河床的淤积抬高,防洪矛盾越来越大,江苏流路解决不了这一根本矛盾,1855年黄河自然改道,重回山东。只有山东能夠实现黄河流路的长期稳定,也只有山东流路黄河航运才能稳定发展起来。

黄河重回山东是自然规律使然,夺大清河入海,重回东汉王景选定的黄河入海口。其根本原因是东营渤海海域存在M2无潮区,对河口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疏沙能力。只要把м2无潮区的形成机制与稳定黄河口的关系研究清楚,就理解黄河口长期稳定在东营是必然的,京杭运河从黄运交汇处穿黄方案是正确的。

 

图二:河南省、山东省黄河下游新增流域图

 

 

说明(以上框中小字放大):

1、黄河下游两大堤之外无黄河流域,明显违背了自然规律。1855年黄河由江苏改道山东,夺大清河入海。淮河的部分流域、大清河的全部流域,都是黄河的下游流域。黄河下游流域降水多、水量丰、无泥沙,有利解决黄河泥沙失调问题。

2、从科技治水的角度讲,按照客观规律把淮河一分为二:洪泽湖汇水南流入江、南四湖汇水北流入黄,最合理、效益最高、最可持续,华北水系结构最合理。

3、改造济梁运河为平底河,小清河上延联通济梁运河,纳入京杭运河水运网,即可形成南四湖水通过济梁运河、小清河从济南玉符河口入黄的通道,从而形成山东两条通江达海的水运交通大通道,成推动山东经济发展的两条大动脉。

4、建设鲁南运河、改造周商永运河为周商菏运河,入南四湖汇水北流入黄,可为黄河下游增加到流域面积约八万平方公里,年度增水150亿立方米以上,可使黄河航运恢复到郑州。黄河面貌大为改观,华北平原缺水问题大大缓解。

5、建设鲁南运河,即学习1130年济南王刘豫建设小清河,拦住泰山北麓降水的经验。在苏鲁边界建设鲁南运河,把泰山南麓南流的河道径流水拦住,正确选定中部最高点(枢纽工程),使其东西分流,东入青岛棘洪滩水库,供青岛、烟台、威海用水;西入南四湖,北调助运入黄。鲁水鲁用,山东掌握了用好山东水资源的主动权,为国家解决华北水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6、正确运用戴村坝.南旺枢纽工程的经验,充分发挥山东南四湖、东平湖、济梁运河山东水脊水源的作用,科学自流,解决穿黄问题,即可恢复京杭运河全程通航,

 

图三:海动力防治刁口河河口土地流失、自造地下河示意图

 

说明: 该图表明刁口河顺海岸、顺河岸两段水力插板桩堤构成三角形(海堤、河堤),前者高于潮位0.5米,后者高于潮位0.1米,以防高潮位溢流,淹没国土。三角结构的斜面则只及低潮位,让波浪掀起的泥沙,随潮进入三角区,沉沙、积淤、造陆。

 

图四:海动力自造生态海岸示意图

 

 

说明:把河口三角堤防结构发展到海岸,则自动形成渤海波浪式生态海岸线,既防止因大海海流、波浪、风波浪对海岸的剥蚀造成国土流失,又可利用海动力制造国土、增殖国土,即把海动力对河口岸线的破坏力量变成建设力量。进一步把水力插板桩模块进行优化组合,可以战胜台风对大陸沿海、海南島、台湾岛岸线的破坏。谢世楞院士对我说:“这项综合成套创新技术,国家任何科研机构也搞不出来。”这项技术的创造者,东营市胜利油田管理局副局长、石油部劳动英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富荣同志已在黄河口东营市、长江芜湖市、松花江上等处,建成的工程发挥的作用已清楚证明了以上的分析结论。

 

李殿魁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1939年出生,山东省梁山县人,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潜心研究黄河治理,亲自领导治理黄河口,把约束论和能量平衡原理引进治黄,提出了“三约束”理论,发表《治水新论》等多部专著,为长期稳定黄河现行流路,根治黄河水患,恢复和发展黄河、京杭运河航运提供了理论支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