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推动黄河流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1-05-19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位列其中。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沿线大中小型城市超过60个,各类黄河旅游景点超过100处,每年接待游客过亿人次。因此,推动黄河流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对于打造一条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持续改善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郑州 公园 (图片来自网络) 协同推进 促进黄河流域城市群文化旅游的协调发展 城市群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战略载体。如何推进黄河流域城市群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笔者认为,沿黄城市群可共同策划设计和完善 旅游品牌标识系统,协同推进标准化 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携手打造区域特征鲜明而又相互协调、联系紧密的 品牌形象。 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总体格局下,未来在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建设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以“文”化城,强调在黄河流域城市群建设中, 作为城市发展文脉的延续;二是要以“业”兴城,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群建设中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注重解决城市同质化现象突出、忽视城市文化内涵等问题;三是打造黄河历史文化地标城市,通过黄河地域文化的品牌塑造,推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如陕西西安、河南郑州、山东济南、甘肃兰州等形成 新地标;四是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依托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集群实现特色发展;五是建立实施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交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如联络员制度、区域性行业协会等;六是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分类推进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活化工作;七是充分发挥载体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和形式,开展 宣传,普及 知识。 生态修复和保护 贯穿 旅游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的生态、经济、现代化地位是高质量发展重要战略,生态更是黄河流域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黄河流域存在水源涵养功能降低、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因此,要强化黄河生态治理和城市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承载能力,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体化、互惠共生协同治理体系。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差别大,因此,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应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应坚持主体功能区建设思路,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流域主体功能区机制,将黄河流域按照开发方式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种区域;二是建立和完善黄河水权市场,通过完善黄河水价形成机制、加强水权管理等,提升全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三是建立黄河流域现代化产业体系,沿黄地区自然环境、要素禀赋各异,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来合理布局产业分工体系;四是构建多元的财政支付转移体系。 沿黄城市要着力做好黄河生态保护,切实加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联合成立沿黄九省区 遗产保护与申遗联盟,合力推进黄河流域文化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共同做好 遗产保护,着力培育“华夏文明之源, 之魂”主地标地位。 用“ ” 筑牢 旅游发展之魂 保护和弘扬 是黄河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发展黄河旅游为主导,坚持文化引领、产业融合、生态优先、开放合作、创新驱动,走好 旅游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把沿黄重点城市群打造成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建设全球沿黄城市群国际文化旅游核心板块,就要在这些城市文化中突出 这一核心符号。 笔者建议,以建设 公园为契机,进一步树立“大黄河”理念,串珠成链、轴带贯通,通过在沿黄城市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 遗址展示体验区、古都古城,以及沿黄生态廊道和沿黄旅游风景道等,着力打造寻根之旅、爱国之旅、红色之旅、创业之旅和互鉴之旅。同时,提高黄河乡村旅游的自我循环能力,塑造“乡土中国”“黄河故土”旅游体验地,把乡村作为黄河流域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实现沿黄城镇对沿黄乡村的反哺。 此外,以黄河生态文化带建设为抓手,推进 与旅游融合发展。比如,将 的保护传承与生态建设、市政建设、园林建设、水利建设等密切结合,并与丝绸之路、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传承结合,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景观;以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目标,整合黄河沿线峡谷奇观、黄河湿地、地上悬河等旅游资源,以及沿线的考古遗址公园、文保单位等文化资源,加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连通和运营管理上的融通,规划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名城、名镇、名村,打造一条以黄河为轴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金旅游带。 打造黄河特色文旅品牌 用“黄河故事”“黄河艺术”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尽管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类别多、文化价值高,但当前 还存在保护压力大和利用质量不高等问题,尤其是系统的深度开发和创新发展不够。如何推进 的创新发展,培育具有黄河特色的文旅商融合发展新格局以推动黄河流域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笔者认为,要培育黄河文旅品牌,推动 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发挥黄河沿岸地域文脉相连的优势;统筹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构建特色突出、互为补充的 综合展示体系;推进科技对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 首先,着力打造一批彰显 精神的文艺产品、文化活动,推动 与红色文化、汉字文化等融合发展,对蕴含其中的人物、典故、道德礼仪等元素进行深入发掘,以新的表现手法进行演绎,深度开发创作具有中原特色、民族内涵、时代风貌的影视歌曲、动漫产品、舞台剧目、大型实景演出,以新业态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命。 其次,突出创意、科技和时尚元素,在黄河沿线城市集中推出一批带有 特色的“黄河味道”“黄河礼物”“黄河节目”。把培养各类文艺人才作为繁荣 、中原文化的根本,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探索艺术、科研、技术、管理等各类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办法。以提升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系统化、数据化、智能化为目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技术开发“数字黄河”“智慧黄河”。 最后,沿黄城市要深入发掘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禀赋独特的 资源及其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让 “动”起来。以 为依托,将孙子文化、渤海文化、红色文化等深度融合。出台 产业发展规划纲要、黄河旅游发展布局等具体政策措施,既要做好历史传承,又要紧跟时代步伐。 (作者:戴有山系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位列其中。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沿线大中小型城市超过60个,各类黄河旅游景点超过100处,每年接待游客过亿人次。因此,推动黄河流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对于打造一条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持续改善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郑州 公园 (图片来自网络)
协同推进
促进黄河流域城市群文化旅游的协调发展
城市群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战略载体。如何推进黄河流域城市群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笔者认为,沿黄城市群可共同策划设计和完善 旅游品牌标识系统,协同推进标准化 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携手打造区域特征鲜明而又相互协调、联系紧密的 品牌形象。
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总体格局下,未来在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建设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以“文”化城,强调在黄河流域城市群建设中, 作为城市发展文脉的延续;二是要以“业”兴城,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群建设中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注重解决城市同质化现象突出、忽视城市文化内涵等问题;三是打造黄河历史文化地标城市,通过黄河地域文化的品牌塑造,推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如陕西西安、河南郑州、山东济南、甘肃兰州等形成 新地标;四是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依托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集群实现特色发展;五是建立实施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交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如联络员制度、区域性行业协会等;六是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分类推进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活化工作;七是充分发挥载体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和形式,开展 宣传,普及 知识。
生态修复和保护
贯穿 旅游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的生态、经济、现代化地位是高质量发展重要战略,生态更是黄河流域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黄河流域存在水源涵养功能降低、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因此,要强化黄河生态治理和城市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承载能力,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体化、互惠共生协同治理体系。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差别大,因此,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应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应坚持主体功能区建设思路,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流域主体功能区机制,将黄河流域按照开发方式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种区域;二是建立和完善黄河水权市场,通过完善黄河水价形成机制、加强水权管理等,提升全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三是建立黄河流域现代化产业体系,沿黄地区自然环境、要素禀赋各异,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来合理布局产业分工体系;四是构建多元的财政支付转移体系。
沿黄城市要着力做好黄河生态保护,切实加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联合成立沿黄九省区 遗产保护与申遗联盟,合力推进黄河流域文化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共同做好 遗产保护,着力培育“华夏文明之源, 之魂”主地标地位。
用“ ”
筑牢 旅游发展之魂
保护和弘扬 是黄河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发展黄河旅游为主导,坚持文化引领、产业融合、生态优先、开放合作、创新驱动,走好 旅游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把沿黄重点城市群打造成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建设全球沿黄城市群国际文化旅游核心板块,就要在这些城市文化中突出 这一核心符号。
笔者建议,以建设 公园为契机,进一步树立“大黄河”理念,串珠成链、轴带贯通,通过在沿黄城市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 遗址展示体验区、古都古城,以及沿黄生态廊道和沿黄旅游风景道等,着力打造寻根之旅、爱国之旅、红色之旅、创业之旅和互鉴之旅。同时,提高黄河乡村旅游的自我循环能力,塑造“乡土中国”“黄河故土”旅游体验地,把乡村作为黄河流域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实现沿黄城镇对沿黄乡村的反哺。
此外,以黄河生态文化带建设为抓手,推进 与旅游融合发展。比如,将 的保护传承与生态建设、市政建设、园林建设、水利建设等密切结合,并与丝绸之路、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传承结合,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景观;以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目标,整合黄河沿线峡谷奇观、黄河湿地、地上悬河等旅游资源,以及沿线的考古遗址公园、文保单位等文化资源,加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连通和运营管理上的融通,规划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名城、名镇、名村,打造一条以黄河为轴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金旅游带。
打造黄河特色文旅品牌
用“黄河故事”“黄河艺术”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尽管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类别多、文化价值高,但当前 还存在保护压力大和利用质量不高等问题,尤其是系统的深度开发和创新发展不够。如何推进 的创新发展,培育具有黄河特色的文旅商融合发展新格局以推动黄河流域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笔者认为,要培育黄河文旅品牌,推动 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发挥黄河沿岸地域文脉相连的优势;统筹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构建特色突出、互为补充的 综合展示体系;推进科技对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
首先,着力打造一批彰显 精神的文艺产品、文化活动,推动 与红色文化、汉字文化等融合发展,对蕴含其中的人物、典故、道德礼仪等元素进行深入发掘,以新的表现手法进行演绎,深度开发创作具有中原特色、民族内涵、时代风貌的影视歌曲、动漫产品、舞台剧目、大型实景演出,以新业态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命。
其次,突出创意、科技和时尚元素,在黄河沿线城市集中推出一批带有 特色的“黄河味道”“黄河礼物”“黄河节目”。把培养各类文艺人才作为繁荣 、中原文化的根本,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探索艺术、科研、技术、管理等各类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办法。以提升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系统化、数据化、智能化为目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技术开发“数字黄河”“智慧黄河”。
最后,沿黄城市要深入发掘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禀赋独特的 资源及其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让 “动”起来。以 为依托,将孙子文化、渤海文化、红色文化等深度融合。出台 产业发展规划纲要、黄河旅游发展布局等具体政策措施,既要做好历史传承,又要紧跟时代步伐。
(作者:戴有山系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