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down
黄河流域的民间社火(一)
发布时间:
2019-06-19
社火,是指传统节日民间举行的娱乐活动,也就是广场表演。其表演内容和特点,大体分为八类:锣鼓类、秧歌类、车船轿类、阁跷类、灯火类、模拟禽兽类、模拟鬼神类、武技类等。
社火,是指传统节日民间举行的娱乐活动,也就是广场表演。其表演内容和特点,大体分为八类:锣鼓类、秧歌类、车船轿类、阁跷类、灯火类、模拟禽兽类、模拟鬼神类、武技类等。
锣鼓类是以鼓、锣、钹、铙等打击乐器为道具进行表演的民间艺术。黄河流域的锣鼓具有浑厚、彪悍、雄奇、自然的特色,表现了黄河儿女淳朴、率真、激昂、豪迈的情怀。黄河流域的锣鼓有百种以上,最突出的有山西威风锣鼓、兰州太平鼓、陶鼓、武威攻鼓、武峪负鼓、蒙古单鼓舞、开封盘鼓、延安武鼓、青海扇鼓、常山战鼓、陕北的安塞腰鼓等。
威风锣鼓主要流行在晋南的洪洞、霍州、襄汾、浮山等地。传统的威风锣鼓表演人数一般为30人,分别操动四面鼓、三面铙、四副钹、十八面铜锣,一面小斗锣。表演者身着民族服装,或黑色武士服,佩戴墨镜,跨开双腿,挺起胸膛,仿佛有使不完的力量,确实威武雄壮,气势磅礴,擂出了黄河的“威风”。其曲牌根据需要,不断更换翻新,有的以花草命名,如《刺带花》《乱插花》;有的模拟自然音响,如《风搅雪》《七虎下山》《狮子滚绣球》;有的以鼓点和曲牌顺序取名,如《一点子》《七点子》《七排》《十三排》;还有的借历史故事命名,如《单刀会》《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唐王点兵》《金沙滩》等。
兰州太平鼓,因寓有庆贺新年太平之意而得名。又称“羊角鼓”,种类很多,有女子太平鼓、男子低鼓、男子高鼓等。所用的鼓有两种,一种是平面大鼓,一种是长鼓。前者表演特点是一人击鼓,周围的人唱歌;后者是表演者把长三尺围二尺多的长鼓,用环加带挂在肩上,左手架举鼓身,右手用粗绳击鼓,并表演翻滚跳跃的动作。太平鼓的风格是雄浑热烈,表现出黄河儿女的壮志豪情。
陕北安塞腰鼓,演出阵容庞大,格调古朴雄壮,主要配合庆祝丰收、欢度节日而表演。演出队一般由六十余人组成,有时几个队连接起来,可拉开一两里路的距离。演员装束一律为古代将士服饰,或黄或红包头,素色衣服,显得干净利落、精神抖擞,表演的场牌有《童子拜观音》《绵羊抵头》《枣核掏心》等。过街时用鼓、锣、钹、唢呐伴奏,鼓点雄壮有力,气势非凡。演员表演强健豪放,刚劲饱满,不断变换队形,一会儿聚拢起来,一会儿四处分散;一会儿穿插交替,一会儿狂敲狂舞。目睹这动人的场景,仿佛使人们看到了历代中国人向命运挑战、抗争,向大自然显示自己的力量,体现了强烈的生存意识,表现出了陕北人民憨厚朴实、热烈开朗、坚强果敢的气质。
河南义马锣鼓,鼓面直径约二尺,外张牛皮,双人抬,后边人击打。鼓槌长约一尺,头圆如蒜槌,尾缀红绸,按照一定的鼓点敲打,声震数里之外。表演时鼓队在前面开路,接着是锣、镲、钹,中间的社盘,又称“十二盘乐”,由十二面铜锣组成,相当于十二字音符,架为木制,框中挂着小锣,框下有手柄,表演者左手执柄,右手用小木槌敲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它与锣鼓雄浑宏大的声音融会在一起,音调厚重而又热烈。
标签: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