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的民间社火(三)
发布时间:
2019-06-22
车船轿类社火,是仿造车、船、轿等交通工具的外形,进行艺术加工,制作成道具,由化妆成各种角色的演员来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表演内容多来自社会生活,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艺术特点是装饰华美,造型奇特,表演夸张浪漫,风趣幽默。 跑旱船,是黄河流域春节期间流行的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反映了黄河两岸特有的风情。 山西的跑旱船有二人的也有多人的,旱船依船形制成木架,再将周围包上绘有水
车船轿类社火,是仿造车、船、轿等交通工具的外形,进行艺术加工,制作成道具,由化妆成各种角色的演员来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表演内容多来自社会生活,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艺术特点是装饰华美,造型奇特,表演夸张浪漫,风趣幽默。
跑旱船,是黄河流域春节期间流行的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反映了黄河两岸特有的风情。
山西的跑旱船有二人的也有多人的,旱船依船形制成木架,再将周围包上绘有水纹的棉布,上面饰以红绸、纸花。乘船者少则一二人,多则四至七人,扮相多为姑娘、媳妇,有时扮成各种角色。引船的是一位“艄翁”,他从容镇定,灵活自如。乘船者走快速碎步,使船身平稳前进,似水上飘动一样,并与艄翁配合默契,时而倾斜欲倒,时而起伏旋转,展现出一幅水上生活画卷。
陕西的跑旱船由二人扮演,女演员扮驾船姑娘,男演员扮行船艄公,二人载歌载舞,密切配合,表演极富有喜剧性。
河南的旱船表演,一般有五位演员,一个老艄公、一个坐船女、两个帮船女、一个彩旦。旱船种类有单船、双船和多船。表演者应和着铜器伴奏,表演出划船、过河、挖船、转盘花、跑圆场等形式,并有灵活多变的唱词配合,边歌边舞,气氛热烈。
山东的旱船,多用竹、木或高粱秸扎框,外饰以绸布,套在女表演者腰间如坐船状,更巧妙的是做假腿安置在船面,与舞者上身配合,恰如盘坐船头,令人信以为真。艄公手持船桨划船向前,大多表现劳动和爱情的故事。
宁夏的“浪头车”,有三人表演,中间一人扮为少女,腰系装饰的车身,如坐在车里一样,前面一人扮为老妇引绳拉车,后面一人扮为老翁推着小车,三人有节奏地舞蹈,车子忽快、忽慢、忽冲、忽退。表演者有惊、有恐、有喜、有忧,仿佛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艰难爬行。
抬轿表演在黄河流域也很普遍,并有不少传统节目,如山西的《抬花轿》《独杆轿》《八抬轿》《二跷拉轿》《沈老爷坐轿》等。其表演特点是扭动灵敏,形象逼真。
甘肃的铁芯子,主要流行于兰州一带,制作方法是用铁棍打制成骨架,外表装饰树枝、花朵、彩绸、纸花或者矛枪、剑、戟。表演者为小孩,化妆成各式各样的戏剧人物,站立或绑缚在铁棍上面,下面由四人到八人抬着,在社火队列中表演。有的反映现实生活,有的则为戏曲情节,适应了广大观众的审美情趣。
西安的芯子,是把小孩装扮成戏剧人物,固定在装饰奇妙的金属支架上,少者一层,多者四层,高达十多米,分为“人抬社火”“背社火”“牛拉社火”,一般多表演一出戏的情节内容,如《劈山救母》《三打白骨精》《牛郎织女》等,以高、险、巧、奇取胜。
陕西韩城一带的背芯子,背一人者称为“单背芯子”,被二人者称为“双背芯子”,背者步履稳健,芯子上的人物轻舒广袖,舞姿优美。
山西抬阁,最著名的有清徐的背棍和襄汾中黄的高台,中黄高台一般由八人抬着,铁棍根据表演内容设计,造型奇特精巧,有的是一个演员伸出手臂,上面站着另一个演员;有的是荷花在高空盛开,一个小孩站在荷花上面左右旋转;有的是一个演员伸开两臂,一手抓着一个小孩的发辫,使其悬在空中,来回晃动;也有的是一个演员用手倒托着椅子,椅子腿上又站着另一个演员。高处演员造型奇特,神态自如,下面抬的人稳步向前,沉着老练。这些民间艺术大师们根据一定的物理原理,利用人们容易形成错觉的心理特点,虚实相生,真假混用,用铁棍绑扎出了迷人的“空中舞蹈”。清徐背棍也非常出名,当地流传的歌谣有:“南庄的火,太谷的灯,清徐的背棍爱煞人。”背棍,顾名思义,就是把铁棍与演员绑缚在一成人肩上进行表演,背棍有上、中、下三截构成,有直顶、旁挂、转心等样式,分单人棍和双人棍。背棍队伍少则五六组,多的可达百余组,表演时变换的队形有单回头、双回头、大交叉等。背棍上的表演者和背棍者互相配合,表情丰富,姿势优美,构成了上下浑然一体的艺术造型。
高跷,俗称拐子,由舞者脚踩木跷表演。木跷高度不一,低则尺余,高则丈许,一般为四五尺。以踩和扭为主,用弦乐伴奏的叫文高跷;以特技表演为主、用打击乐伴奏的叫武高跷。
宁夏的高跷,一般用柳木制作而成,高三尺多,表演者踩着跷,身着古装,打扮成各种戏剧人物,如《张生戏莺莺》里的张生、莺莺,《断桥》里的许仙、小青、白蛇等,边舞边唱,深受群众欢迎。
陕北的踩高跷,有一种别致的表演叫“扑蝴蝶”,前面两个女孩,脚踩高跷,手持软竹条,上边缀有两只彩蝶,勾引后边的小伙子捕捉。小伙子们要过小山、过石桥、过山梁,跨越种种障碍,使出浑身解数,才能捕捉住蝴蝶,表演活泼惊险,扣人心弦。
山西浮山的武高跷往往是先表演各种场图,然后作武技表演,内容有《过天桥》《朝天蹬》《跳桌子》等。定襄高跷,可称为山西文高跷的代表,以扭和踩见长。每当春节、元宵节期间,由近百人组成的高跷队,一位手执马尾辫的领头人指挥舞队,队员扮演各种神话传说和戏曲故事中的人物,在八音会伴奏下走上街头,进入广场,越是在人多的场合,队形变换越频繁,乐队吹奏的乐曲也由慢到快,此时,吹者与扭者铆上了劲,直赛到吹者上气不接下气、扭者后脚不赶前脚方为尽心。场面活泼欢快,表演淋漓尽致。
河南高跷,其独特之处是,表演者脚上挂一串铜铃,蹦跳时哗哗作响,可以助兴。有时临近两村的高跷队对垒赛技,各拿出绝招,带跷翻滚跌打,以胜对方。
标签: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