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民俗】丧葬仪式食物礼
发布时间:
2019-11-06
【黄河民俗】丧葬仪式食物礼
“哪里的黄土不埋人”,乡村的每个人都这么说,喝了一辈子黄河水的人一旦离开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时,哪位乡亲能不想念着他,又有谁能不尽一份力量去帮助和料理这后事。
河南丧宴气氛肃穆,虽也备有酒,但一般都是“闷喝”,从不猜拳行令。大多数人家,除下酒的四荤四素菜以外,都是将肉、白菜、粉条等放在一起,用大锅煮了,一碗一碗端上,每人一碗。只要一桌坐够八人就端菜,吃完就走,这叫“流水席”。 馍一般是烙馍或蒸馍,也有蒸花糕的。
青海、山东地区的人,常用两个碗盛米或面条,上面用烙饼盖上并插一双筷在灵床前。 以此来表示终结此人的一生,当地人称“到头饭”。青海河湟一带在停尸后立即蒸出10个馒头献于灵前,表明此人谢世而称为“到头盘”。有的地方还把馒头同灵柩一起下葬,鲁西及鲁东等地, 要把嵌着红枣的小馒头作为陪葬品,其数量和死者年龄相同。
山西晋中一带同样以蒸“下气馒头”的形式表示有新故人等,都表明乡村人总想温饱这一生,所以没有别的东西,只有通过勤劳而收获的粮食所做的食品是他们最好的“葬品”。如今乡里人都不大信有阴曹地府,但总是把亡人的生活安排得如同生前一样,才会感到心安。所以,除了做“纸活”、设“灵堂"让人们凭吊外,特意供些五谷杂粮及其食品,以此表示怀念、尊敬、安慰。晋中、晋东南及大部分地区都有供“米面洞洞”装五谷的祭品,主要表示亡人有粮仓可享用。
陕西扶风等地,如果亲朋好友有丧事办,都要做六碗、九碗的荤素菜肴装入木箱中抬送,以此来表示对死者生前的怀念及对亲人的安慰。而安康一带的“提汤”则是邻里乡亲以熟食送丧主,以劝慰主人进餐和款待来客。陕西澄城人用30斤制的馒头,也插有各色纸、面花的饰物,而且形似桃子,大如筛子,还有“二十四孝”人物造型,当地称“插花大奠馍”。这些都是为表达生者对死者及家族的深切悼念和关怀安慰。
近现代,七八十岁才算寿终,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今天的人们认为80岁以上才算是寿终正寝。对于这种正常的死亡,家人早有准备,儿女子孙都要在死者临终前日夜守候,显然是黄河“百善孝为先”的孝悌文化的体现。
标签: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