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河民俗】冬至节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学府街华宇百花谷D座906室

电话: ‭186-3437-0215‬

电话: ‭185-3683-0215‬

E-mail: 3362757492@qq.com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民俗】冬至节

浏览量

【黄河民俗】冬至节

 

小雪、大雪过后,便是冬至。冬至标志着冰封雪飘的严冬来临。早在西周、春秋时代,我们聪明的祖先已用土圭观测太阳确定了冬至,它和夏至、春分、秋分,共同构成我国最早的四个节气。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古人解释其是“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是说从位于北半球中部的黄河流域观察,这一天太阳的位置最南,出现时间最短,照射一物体投下的影子又最长。冬至过后,白昼便一日日延长,流行于山东省的“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等俗语,真实地描绘出这种变化。故冬至节亦称长至节。

 

 

冬至由天文节气名成为节日,与中国古代盛行的阴阳哲学观念密切相关。古人认为,昼为阳,夜为阴;君为阳,臣为阴;男为阳,女为阴,……阳盈阴弱,自然与社会方能井然有序,正常稳定。由于从冬至起,白昼渐长,黑夜渐短,因此古人给冬至定性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

 

 

步入汉代,冬至形成一个节日,自上而下兴起贺节之俗。汉代人蔡邕在其著作《独断》中释其原委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为过好节,京师百官皆休息,皇帝在南郊举行祭天之祀,行贺冬之礼。次日,百官身着新朝服,入宫朝贺。从此直至明清,历代统治者皆视冬至之仪为国之大典,前后几日均放假休政歇市,共庆君道增长。

 

 

上所化为风,下所习为俗。至迟由东汉起,冬至节走出宫廷,成为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节日。唐宋明清时期,冬至节已仅次于春节,流传有“冬至大似年”的民谣,或称冬至为“小年”“亚岁”。冬至前夕,称为“冬除“”冬住”或“工除夜”。在陕西佳县,前夕饮酒食肉,吃羊头,谓之“熬冬”。在米脂地区,前夕要用冰、炭各一块立于大门两旁,谓之“镇门”,然后献羊祭酒,合家欢饮,也叫做“熬冬”。贫寒之家,也必购豆腐为席,庆贺冬至。

 

冬至日,人们在家拜贺尊长,又相互登门或修书恭贺,如在路途相遇,彼此作揖,谓之“拜冬”。

 

 

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正是黄河流域农闲季节。早在汉代,学童读书拜师便定为此月。从东汉至民国,冬至节敬师之俗沿袭未改,为一主要内容。尤其在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几省,此俗愈盛。

 

黄河流域东西万里,南北数千,风俗差异很大。在少部分地区,冬至节也是鬼节之一,也要上坟扫墓,烧送纸钱,如内蒙古清水河县,陕西省神木县,山东临沂,山西阳城、石楼等地于此日祭扫坟墓。

 

在黄河流域,冬至是自然气候的一个鲜明转折点,从此日起,便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数九寒天。

 

 

黄河流域冬至节的食俗也很有特色。在黄河流域的宁夏、甘肃等地,冬至节有吃“头脑”或“头脑酒”之俗。如清乾隆朝编的《武威县志》描述说:“长至,往来相拜贺,剁肉及腐为食,曰‘头脑’。”宁夏朔方道、平罗、花马池等地是用肉杂粉条豆腐为羹,和酒啜之,称为“头脑酒”,取冬至一阳生,做事有头脑之意。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有的地区则吃肉水饺、馄饨、糕、窝头、饽饽,或吃羊肉。不论吃什么,都是为驱寒或庆祝阳气升长。民间流传有“冬至不吃饺会冻坏耳朵”和“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