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艺术】有天无地的提线木偶
发布时间:
2020-06-05
【黄河艺术】有天无地的提线木偶
提线木偶的偶人一般高约80厘米至90厘米,早期的木偶人身体扁平,大都不设手足,手以水袖代遮,足以袍裙为隐;武将、校尉、丑角均以木棒雕成握拳状,接在右袖内,便于执刀枪、拂尘之类;花旦、小旦、丫环等以布做成“三寸金莲”状。新中国成立后,在偶人的制作上不断改进,改无内胎为有内胎,改无手足为有手足,而且手能开合,可以自由取物;足能登靴,可以表演步行。部分偶人还装置了可以左右转动和随意睁闭的“活眼”。
操纵木偶的线以红、蓝、黑三色线绳为常见。偶线一般装置五至七根:头部三根(脑后和两耳鬓各一根),两手、腰间各一根。旦角在两足各加一根。以小旦和花旦线最多,有的在肘部、腹部加上线后多达十二三根。头部三根线称为主线或上线,用于左顾右盼俯仰摆首;手、腰、肘部的线称腰线或中线,用于操纵举拿、取放、弯腰、起坐、叩拜、跃闪、摔跤等动作。腿和足部的线称为下线或底线,腹线也属下线之列,用于双手按腹、两腿换行等动作。艺人们还有一个“按需加线”的原则,比如《三打白骨精》中的孙悟空就装有20多根线,可以表演许多复杂动作。
提线木偶戏在民间之所以简称为“线戏”,是因为提线技巧在线偶戏的表演艺术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通过提线艺人巧妙地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方法,使线偶人能模仿真人的走、坐、跳、跑、骑马、坐轿、抡刀杀砍、划船、睡觉、关门、挪椅、脱衣、卸帽、腾空驾云、拜跪、打闹、抡水袖、翻跟头、甩梢子、踢纱帽、闪“官翅”、摆口条等复杂动作,栩栩如生,神态百出。群众对那些优秀的提线艺人交口称赞。比如在陕西合阳民间就流传着许多顺口溜:
六六子本事没法学,生旦净丑能提活。
高郎儿,提的谄,对台戏才把功夫显。能吹胡子能瞪眼,能踢纱帽把单翅儿闪。
升庆提线本事高,旦娃出来像水上漂。碎脚儿一好步一步跷,前后左右会甩梢。
不管生旦净丑,惟有棣娃子拿手。抬桌子,挪靠子,当场变脱袄撂帽子。
六六子、高郎儿、刘升庆、王棣娃都是合阳名噪一时的提线艺人,技艺之精湛,于此可见一斑。他们中间有的人已去世数十年,但创造的艺术却活在人民的心里。老艺人自己对提线技巧的重要性更是有充分的认识。王棣娃生前曾说:“想把线偶人提活,讲究胳膊硬,手腕活,眼盯人人(指木偶)步步挪。我师父六八儿常说,只要功夫到,自然出奥妙。”艺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不少练功口诀,如“上线直,腰线弯,底线不能打秋千。”“提勾要起,挑拨要准,扭抡要快,摇闪要稳。”“眼盯人人,指头要活,步子、身子把人样儿学。”“脚轻脚重要拿稳,根据线儿要瞅准。”所谓步子、身子跟上学,是说如果提丑角,艺人在幕后也要像丑角那样扭摆行步,提生角时则应昂首阔步,潇洒风流。只有这样,才能给木偶注人生命。那些技术达到炉火纯青地步的提线艺人,通过娴熟地运用“提线八字法”,能把“死人”提成“活人”,常常会产生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
1955年,“合阳晨光线剧社”在北京演出《进宫背舌》时,老艺人王忠绪操纵“金枝女”一角。随着一句“哗啦啦衣裳齐扯烂”的唱词,只一瞬间,两根手线一抡,全身一闪,线偶人当下换成了另一身衣服;又一句“头上翡翠齐打散”,“金枝女”一手将凤冠摘下,随之抛于后台,动作迅速准确,符合人物性格,令观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担任首届全国木偶皮影观摩演出大会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的著名戏剧评论家朱丹同志在《木偶戏皮影戏的发展情况和艺术成就》(载《文艺报》1955年5月号)一文中称赞道:“在《小放牛》、《打金枝》等优美的歌舞剧中,人物性格的鲜明并富于变化,大大地突出了各个人物的性格。”“木偶戏《打金枝》中公主的表情活画了一个娇媚任性的闺阁千金。”《进宫背舌》这出戏之所以久演不衰,就在于通过脱衣服、卸凤冠、搬椅子等特技,充分展示了提线艺人的非凡功力,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标签: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