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大河喷薄育新星——在黄河三角洲讲述黄河故事(二十七)
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湿地生态系统
孰 非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将一枚漂亮的花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送给了黄河三角洲!
这是一个最顶级的桂冠!
我们的母亲河浩荡行来,她经历了太多的冲撞与激荡,终于望见了浩瀚的大海。但她发现这里将是更辽阔的战场。迎着渤海的千古雄风,她将长驱直入,演出一幕惊世杰作——黄蓝交锋!
瞬间,她意识到,这是一场持久战,她必须在畅入大海之前,留下令世人惊羡的标记。于是百年前她在利津盐窝镇和肖神庙一带冲泛摆动,留下了东北部大片新陆地(图1);20世纪之初,她又在太平镇、义和庄一带织造出马新河小平原(图2);20~30年代,正当红色政权在赤水、遵义一带博杀时,母亲河一下就夺取了南旺河、宋春荣沟、青坨子三地入海,西双河的海浪仓促退却(图3);建国前夕她转身东南,在永安镇和甜水沟吹填起大片新国土(图4);建国之初的1953年她忽然攻入神仙沟、直达五号桩,使孤岛镇、仙河镇相继“崛起”(图5);1964年她在罗家屋子破岸北行喷薄而出刁口河,亮出一片互相叠压的扇形堆积体(图6);
图1利津盐窝——肖神庙、图2 利津盐窝——太平镇、图3-宁海——西双河
图4甜水沟、图5 神仙沟、 图6 刁口河
1976年,她又倾注清水沟浩荡东流,成就了最新型的入海三角洲(图7)。她撒下一片片绿色在渤海之滨降落,正象是七天仙女“飘飘荡荡下凡来”……
于是曹子建在天庭咏唱:“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矅秋菊,华茂春松,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七仙女”则舞动黄、蓝、绿三色绸带,继续演绎“七天仙女渡鹊桥”的故事,引的自四面八方367种鸟类翩翩飞渡,都汇集到黄河三角洲。这里很快变成为东北亚内陆、澳大利亚和环西太平洋鸟类的越冬地、繁殖地和停歇地,演化为万千侯鸟起落的国际机场,成为备选的全国第一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
万千侯鸟在“国际机场”起飞 (摄影 刘月良)
这时同伴问我:“为什么叫‘国际机场’呢?”
我只得勉强回答: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形成《里约宣言》,倡导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议程。同年,国务院批准在山东黄河三角洲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3万公顷。后“国际湿地公约”确定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保护的目标对象就是“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世界各种鸟类闻讯纷纷飞来,于是黄河三角洲就成了“鸟类起降的国际机场”。
东方白鹳、鹰科·金雕
闲话少述。且说有几只大鸟东方白鹳、巨鹰金雕、丹顶鹤、大天鹅听闻这里已成为鸟类天堂,立即相约飞临一聚,虽比不上鲲鹏展翅,却也能“水击三千里,翻动扶摇羊角”,一路“背负青天朝下看”,只见一条大河奔腾东流,直入沧溟,原野茫茫,蒹葭苍苍。知道这里就是他们要去的黄河三角洲,乃飞速降临,直抵丛莽之间,正在贴近地面盘旋观测,这时惊起一滩鸥鹭,还有正在碱蓬中觅食的几只鹌鹑、麻雀等,轻飘乱飞,东躲西藏,它们看到这些巨型鸟竟然飞得这样低,叽讽这些大家伙“真是太笨了!”不料正在嘲笑中,大鸟们又一声长鸣直插云天!俄罗斯作家克雷洛夫评论道:“鹰有时比鸡飞的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么高!”这件事被伟大领袖毛泽东知悉,竟写下“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常笑老鹰非”的雄伟诗章,以衬托罗荣桓元帅的高大形象,感人致深。现竟可以在三角洲鸟类中一一找到原形。并且我们不仅喜欢“展翅如垂天之云”的大鸟来此落户,对昆鸡、斥鷃(鹌鹑)等“蓬间雀”也敬之如宾,这就是自然保护区鸟类众多的原因!600万只各类侯鸟、留鸟,或齐刷刷降落直若黑云压城,或飘飘然腾空而起宛如仙女飞天,堪称蔚然壮观!
古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大凡靓丽仙境、资源宝地,必有群起而渗入者。国家之所以列为自然保护区,也是因为这种自然湿地系统又是生态脆弱区,将面临与生俱来的多种威胁,如人类各种开发活动,外来物种入侵,水资源失调等等。好在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各类开发活动已在快速退出,胜利油田顾全大局,放弃亿吨级油田开发,拆除了一切不利于生物栖息的工业设施,唯有一排排电线杆的顶端,一变而成东方白鹳筑巢佳地,成为一道道靓丽风景!
针对外来物种入侵和水资源失调等面临风险,我们民间人士组成一个小型团队做了专程调查。
接待我们的是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耿沛华。“湿地有生命,要学会倾听它的诉求,才能保护好它。”耿沛华说,“自然保护区始终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原则,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进行了一系列湿地创新修复试验工程。”
水利专家耿沛华今已成湿地修复专家
我和耿沛华是老朋友了,上世纪90年代UNDP项目实施期间,他就是水利组的专家之一。前年,他被任命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利用自己治水专长,巧用黄河生态水,致力推进湿地修复,与保护区领导群众协力同心干了四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建立湿地水系连通机制,生态补水首创新高。2020年,他们抓住黄河大流量过水的机遇,争取国家支持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构建科学合理的取、输、蓄、用、排的水系格局,形成黄河与自然保护区的大循环和湿地内部水系贯通的小循环,提升黄河水资源的生态综合效益,推进生态补水常态化。2020年生态补水量首次达到1.43亿立方米,是保护区成立以来补水量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年,并首次实现漫滩式补水,保持了区内良好的湿地生境。
远望楼下的翅碱蓬湿地
湿地内部水系贯通的小循环
第二件大事,创新实施了“河流水系循环连通、原生湿地保育补水、鱼虾生物繁衍生息、适宜鸟类觅食筑巢”的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整套模式,这一模式的应用,有力推进了河流沼泽地的潮沟疏通和水系循环,营造了植物发芽生长的机制,同时设法阻断有害生物(如大米草)的营养输送,为鸟类加快生长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
黄河口湿地鸟类观测站
第三件大事,大张旗鼓地实施湿地修复鸟类保护工程,生态环境转变为水域—植被—裸地相间,为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多种鸟类觅食繁衍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地环境,在保护区管理人员的长期共同努力下自然保护区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0种,鸟类多样性得到显著提升。耿沛华遥指远处的电线杆,我们清楚地看到一窝东方白鹳正在盘旋争飞,原来现在正是白鹳学习飞翔的最佳时期,老白鹳站在旁边的金属架子上,给幼鸟腾出更多的活动空间,并不断做出示范,指导幼鸟反复练习飞翔的本领。耿局长介绍:东方白鹳对繁殖地的生存环境要求十分苛刻。近年来,随着生态补水和湿地修复工程的实施,这里的湿地整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东方白鹳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育后代,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因此成为了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的繁殖地。
东方白鹳正在培育幼鸟练习飞翔
第四件大事,克服了重大生态难题,实现了对互花米草的有效治理。提到治理互花米草,我于上世纪90年代曾经到过长江口,在崇明岛见到过“疯长”的互花米草,长满米草的沼泽地一眼望不到边,米草约一米多厚,结体稠密,人和机器很难进入,当地人对大米草都叫苦不迭、束手无策。耿局长恨恨地说:“这种‘湿地杀手’也被中央领导称为‘毒草’,必须彻底根除!”我问:
“用什么办法整治?”
“用窒息法淹死它!”
耿局长说着带我们来到治理现场,虽然远远望去还有大米草零星存在,但是脚下重点地区的米草已被全灭,只剩下一片片闷死后的草茬!原来自然保护区先用割草机清除互花米草地上部分,再引水充填膜袋构筑胶坝进行围淹,使其根系窒息死亡,实验性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远处是围淹互花米草的胶坝、近观被窒息而死的互花米草
进入湿地核心区,放眼望去,绿草茂密,野花竞放,微风吹动如清波荡漾,一片清洁美丽的湿地景色。有时一片遮天飞鸟展翅掠过,耳边还萦绕着清脆的鸟鸣,让人感到分外惬意,真正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目前黄河口自然保护区正在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高标准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突出“黄河口”的国家代表性,努力将这里打造成国家公园建设的示范和标杆。
雍容宽广的母亲河向大海奔涌
我们边看边讲,吵吵嚷嚷,不觉来到远望楼,将要远行的母亲河正在万千子女们的注目下向着大海奔涌,她在崭新时代已将“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纳入麾下,握必胜信念而前行!日月穿行如梭,百年时光瞬间翻过,母亲河留下的靓丽的标记——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湿地公园,正在与青藏高原若尔盖湿地、西藏拉鲁湿地、青海湖湿地、额尔古纳湿地等遥相互应,共同将我国暖温带拥入环球绿色生命之巅。
作者单位:山东 经济发展促进会
摄影(未署名作品):画 夏